水是生命的基礎,人體的60-70% 是由水組成,水分參與新陳代謝、血液循環、體溫調節、營養運輸等重要功能。許多人習慣以咖啡、茶、果汁或運動飲料代替水,但這些飲品中的成分,如咖啡因、糖分、人工添加物等,可能會影響水分平衡,甚至導致隱性脫水。
那麼,我們每天應該喝多少水? 怎麼補充才夠?什麼時間喝水最有效?以下將透過科學研究與日常習慣,幫助你掌握正確的補水策略!
1.咖啡、茶能當水喝嗎?水分補充的迷思
許多人認為「咖啡、茶含有水分,應該可以替代水」,但事實上,這些飲品的成分可能會影響水分的吸收與排泄,甚至造成脫水。
(1) 咖啡、茶:咖啡因的影響
咖啡與茶雖然富含水分,但其咖啡因含量會影響水分平衡。
研究顯示:
- 適量每日≤300mg咖啡因,即約3杯咖啡,不會顯著影響水分平衡。
- 但高劑量咖啡因(>500mg,即約5杯咖啡以上) 可能增加尿液排放量,使身體水分流失更快。
- 綠茶、紅茶、烏龍茶也含有咖啡因,約20-50mg/杯,同樣可能影響體內水分調節。
建議:
- 少量(1~2杯)咖啡或茶 可計入每日水分攝取
- 過量(>3杯)則可能造成輕微脫水,需要額外補水
(2) 果汁、運動飲料:糖與電解質的影響
- 果汁含有高果糖,過量飲用可能影響血糖與代謝,並增加腎臟負擔。
- 運動飲料含有鈉、鉀等電解質,適用於長時間劇烈運動(>1小時),但日常補水仍以白開水為主。
建議:
- 果汁每日不超過200ml,選擇 100% 天然果汁,避免額外糖分。
- 運動後若流汗量大,可適量補充電解質飲品,但避免含糖過高的能量飲料。
2.每天應該喝多少水?(水分需求計算)
不同體型、活動量、氣候環境,都會影響個人每日的理想飲水量。
- 水分攝取計算公式:
基礎需求(一般成人):
體重 (kg) × 30~40ml = 每日建議飲水量(ml) - 高活動量(運動族群、戶外工作者)
額外增加 500~1000ml(視運動強度與流汗情況) - 特殊族群(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老年人)
額外增加 300~600ml
實例計算:
60公斤成人 → 60 × 40 = 2400ml/天
75公斤運動員 → 75 × 40 + 1000ml = 4000 ml/天
注意:
- 口渴才喝水 = 太晚了! 身體已進入輕度脫水狀態,應養成定時補水習慣。
- 年長者與兒童 的口渴感較不敏感,需特別提醒規律飲水。
3.如何正確補水?喝水的黃金法則
※水質選擇
- 優先選擇白開水、溫水(避免過熱或冰冷水影響消化)。
- 避免過多瓶裝水,減少塑化劑暴露風險。
4.如何知道自己水喝得夠不夠?
5.結論:如何正確補水?
- 咖啡、茶可以計入水分攝取,但不能完全替代水,尤其是高咖啡因飲品應適量。
- 每日水分需求 = 體重(kg) × 30~40ml,運動與特殊族群需額外補充。
- 定時喝水,避免等口渴才補充,並遵循「少量多次」原則。
- 透過尿液顏色檢測補水狀況,確保身體水分平衡。
喝對水,才能維持最佳健康狀態! 下次喝咖啡或茶的時候,別忘了搭配足夠的清水,讓身體真正保持水分充足!
6.參考文獻
- Armstrong, L. E. et al. (2005).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, 33(3), 135-140.
- Popkin, B. M. et al. (2010). Nutrition Reviews, 68(8), 439-458.
- Jequier, E., & Constant, F. (2010).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64(2), 115-12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