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前言
在臨床中,「打呼」常被病患視為單純的睡眠聲音問題,尤其多數人認為只
有肥胖者才會出現打呼現象。根據國際研究與臨床觀察,瘦體型者同樣可能有上
呼吸道阻塞現象,其背後潛藏的是睡眠呼吸障礙風險,尤其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
止症(Obstructive Sleep Apnea, OSA)。本篇文章將從打呼的病理機轉、常見
誘因及風險篩檢工具等面向進行說明,釐清「打呼不分胖瘦」的醫學觀點。
二、打呼的可能成因
1. 上呼吸道解剖因素
無論體重高低,若個體本身存在以下結構性問題,皆可能導致氣道狹窄,進而出
現呼吸聲響或呼吸中止: – 鼻中隔彎曲、下鼻甲肥厚等鼻部結構異常 – 扁桃腺或腺樣體肥大 – 顎骨後縮或舌頭肥大 – 舌根塌陷
2. 呼吸肌肉張力降低
在睡眠期間,咽喉部肌肉本就會放鬆。若因年齡老化、使用鎮靜劑或飲酒等
因素導致肌肉張力進一步降低,氣道更容易塌陷,誘發打呼與呼吸中止。
3. 體位與睡姿影響
仰睡時重力使舌頭與軟顎向後塌陷,加劇氣道阻塞,造成打呼惡化。即使非肥胖
者,若上呼吸道空間有限,也可能因仰睡而出現明顯聲響。
三、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其臨床風險
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(OSA)為臨床常見但經常被低估的疾病,其特徵為
睡眠中反覆性呼吸道塌陷,導致呼吸停止10秒以上,且每晚可出現數十次以上。
根據研究,OSA與以下慢性病有密切關聯: – 高血壓與夜間血壓變異異常 – 心律不整與心肌梗塞風險提升 – 腦中風、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風險增加 – 認知功能衰退與失智症早期表現 – 白天嗜睡導致交通與工安事故風險升高
四、STOP-BANG 量表:臨床篩檢工具
為快速評估OSA風險,臨床上常使用STOP-BANG問卷,其由Chung等人於
2008 年發表於《Anesthesiology》期刊。適用於手術前評估與門診初步篩檢。
出處:Chung, F., Yegneswaran, B., Liao, P., et al. (2008). STOP
questionnaire: a tool to screen patients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.
Anesthesiology, 108(5), 812–821.
https://doi.org/10.1097/ALN.0b013e31816d83e4
STOP-BANG 量表內容如下: – Snoring(打呼) – Tiredness(白天疲倦) – Observed(睡眠中呼吸中止) – Pressure(高血壓) – BMI(體重指數 > 35) – Age(年齡 > 50歲) – Neck size(男性 > 43cm,女性 > 41cm) – Gender(男性)
評分方式: – 0–2分:低風險 – 3–4分:中度風險 – 5–8分:高度風險,建議接受睡眠檢查(如多項生理參數睡眠檢查)
五、非藥物性改善建議
針對單純性打呼或輕中度OSA患者,可從以下非侵入性方法進行改善:
1. 調整睡姿:建議側睡,避免仰睡造成舌根塌陷。
2. 減重與運動:針對有體重過重問題者,體重控制有助於減少氣道壓力。
3. 避免鎮靜劑與酒精:尤其是睡前兩小時內,避免使肌肉鬆弛程度惡化。
4. 鼻部處理:針對鼻塞或鼻腔結構異常者,應尋求耳鼻喉科協助改善鼻道通氣。
5. 口咽肌訓練(Oropharyngeal Exercise):研究顯示特定發音與口腔運動可增
加肌肉張力,減少打呼與呼吸事件發生率。
六、結論
打呼並非僅限於肥胖族群,其背後可能潛藏的是高風險的呼吸疾病。無論體
型為何,只要有夜間打呼、呼吸暫停、白天嗜睡等症狀,皆應警覺潛在睡眠呼吸
障礙的可能性。透過STOP-BANG量表可進行初步風險評估,並進一步接受正式診
斷與介入治療。早期辨識與處理,能有效預防長期心血管併發症,守護整體健康。